醫德醫風|愛爾眼科張曉曉:“醫路”堅守,以真心換真情
這是陽光下zui神圣的職業之一,關乎生命、關乎希望、關乎光明世界的未來,這個職業是眼科醫生。
從醫20載,她憑著滿腔的“熱心”、不厭其煩的“耐心”和換位思考的“愛心”,深受患兒和家長的信賴和喜愛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大視光科醫生的仁心與堅守,她就是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廣珠區大視光科主任、中南大學愛爾眼科研究院碩士生導師張曉曉。
追光不止,20載深耕眼科事業
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從事醫生職業時,張曉曉如望見燈塔,心里那股激動勁一下子涌上來,眼睛中帶著光芒,“小時候覺得戴眼鏡不漂亮,就經常學習如何保護視力等眼睛方面的知識,學著學著,便燃起對這個學科的濃厚興趣,那時候年紀雖小,卻通過自我學習掌握許多眼科知識,也正是因為這樣,做眼科醫生的夢想在幼時就埋下了種子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種子也在心里慢慢生根發芽,后來,通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,努力考上了中山大學眼科視光學系,踏上探索光明的漫漫長路。”
入學之后,張曉曉對眼科的熱愛只增不減,一件又一件的案例,使她意識到醫學的博大精深。一個小小的眼球,給張曉曉帶來了極大的研究空間,因此張曉曉對醫學事業的敬畏之心也日益增加,帶著一份對醫學事業的敬畏之心,選擇繼續攻讀中山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。
“碩博期間的研究和學習,主要也是進行眼視光方面的相關課題。近年來,近視的大爆發,受眾人群年齡范圍廣,以及各種視覺問題的不斷涌現,身上所背負的這種使命感讓我堅定了繼續在這個行業深耕的決心,未來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患者,為光明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!”張曉曉的眼睛里,閃耀著堅定的光芒,從此,眼科專科便成了張曉曉主攻和發展的方向。
張曉曉(居中)參加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(IMC)
一次次的實踐,一次次的復盤,張曉曉對待患者一絲不茍、精益求精,每一次診療都力求細節完 美,zui終如愿成為一名光明使者。臺上十分鐘,臺下十年功,張曉曉始終踐行著“精醫、精益、精藝”的醫者精神,初心不改,秉持著“醫學工匠”的行醫態度,寫就了一名眼科醫生的夢想追求。
用熱心、耐心和愛心,對待每一位患者
作為一名大視光與近視防控科的醫生,張曉曉經常要和小朋友打交道,大部分小孩子在面對醫生時,心理存在很強的波動性。當被問及如何與就診的小朋友相處時,她溫柔地說:“我沒有專門‘對付’小朋友的獨門絕技,不管是成人還是小朋友,用心、用情、用愛去對待每一位患者,給予患者幫助是作為一名醫生的天職,你把患者當親人,患者也會把你放在心上。”樸實的話語中,盡顯醫者仁心。
張曉曉正在為患者看診
親切的問候、專業的問診、嚴格的檢查、耐心地解答……在工作當中,張曉曉始終以平易近人的行醫方式,讓患者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。與每位患者交流之時,她都會像家人般,讓患者不再焦慮;每位患者都是全心全意信任她,良好口碑的積累使得許多患者慕名前來,也滿意而歸。
7歲的留守兒童欣欣(化名)在入學體檢中被查出高度遠視合并弱視,弱視眼的矯正視力僅0.3。由于欣欣長期由年邁的祖父母照料,老人只覺得她看東西慢、愛皺眉頭,并未能意識到視力異常,直到學校體檢查出問題才引起重視。
確診當天,張曉曉第1時間撥通了欣欣母親的電話,詳細向她解釋弱視的成因、治療路徑,以及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對孩子未來學習、生活和職業選擇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。身處異地的欣欣母親反復核對治療細節,語氣中滿是焦灼與愧疚。
隨后,張曉曉為欣欣量“眼”制訂了“全天戴鏡+遮蓋優勢眼+弱視訓練”的綜合方案。考慮到孩子年幼、依從性有限,張曉曉在訓練中引入“打卡貼紙”和“星星表”:只要欣欣每堅持一天,爺爺奶奶便為她貼上一顆小星星,把枯燥的“任務”變成有趣的“通關游戲”,逐步培養堅持治療的習慣。每次復查后,張曉曉都會通過微信或電話,把訓練進展和視力提升及時反饋給欣欣母親,讓遠方的母親也能實時參與到女兒的康復過程。欣欣也尤其期待“報告成績”的時刻,有一次她悄悄地對張曉曉說:“媽媽說我今天能看到0.8,特別棒!”
對張曉曉來說,在這段旅程中,陪伴的不只是一位小患者,還有一對被距離拉遠的母女。眼科治療不僅是提升視力的專業過程,更是用耐心與關懷,為孩子與世界、與家人之間搭建清晰有愛的連接。
“醫學的溫度,是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溫度。”醫生和患者之間,互相珍惜,互相給予,醫患雙向奔赴,這樣的醫學才是溫暖的,這樣的治愈才是zui有效的。
聚焦眼健康科普,做一名有溫度的醫者
長期的臨床實踐中,張曉曉目睹了網絡健康信息的亂象,這讓她深刻認識到,新時代的醫生不僅要精進醫術,更要主動承擔凈化網絡生態的責任,成為科學健康知識的“傳播者”與“守門人”。
“一個醫生醫術再高明,一天也做不了多少臺手術,看不了多少個病人。但是,一本優秀的科普圖書、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、一個實用的視頻,則能讓眼健康知識觸達更廣泛的人群。”張曉曉表示。
張曉曉走進校園開展近視防控科普講座
長期以來,張曉曉堅持在多個平臺做青少年近視的科普寫作,讓各類眼健康科普作品“走新”又“走心”。努力豐富個人線上科普平臺,通過科普圖文、短視頻、知識問答等形式,將科學知識、案例解說也融入內容中。除此之外,她還會不時進校園開展近視防控科普講座,以及在電視臺做科普直播。作為愛爾眼科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博士宣講團成員之一,多次走進校園開展愛眼護眼主題科普講座,將科普融入日常,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愛眼護眼、科學用眼的意識。
微光匯聚,星河萬頃。正如張曉曉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,一點一滴匯聚成光,用初心守護兒童青少年前行的道路。
轉載來源:南方周末
https://www.infzm.com/wap/#/content/300594?from=card&rt=card&dh=0